logo

导航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公司新闻

廿三小年 | 用一年的时间,盼一场小团圆!

来源:本站  浏览次数:3941


小年

写春联,剪窗花,

灶神爷前吃糖瓜。

扫尘土,理头发,

游子可归家。

旧岁已辞,新年伊始。

认清去处,不忘来时路。

今日小年。

小年是春节的序曲。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,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:

“祭灶”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,“洒扫”清理家院的积尘,“忙年”期待新春的来临……

记得儿时,每到小年,各家各户的炮竹声就响起,就知道春节来了。

如今依旧是过年,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许多。其实节日没变,变得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。

重拾那些旧习俗,今年的年味,或许能够更浓郁。

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,称“小年”,也被称为灶王节。

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,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民间,小年的习俗有很多。若细细品味,都不无道理。

古时,过小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传统:

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。

那时,祭灶日的地位仅次于中秋节,在外做官、经商或读书者,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,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,以求灶神祈福、来年全家平安。

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,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,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。一天,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。

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,还没坏到底,既然死在了锅底,就把他封为灶王,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汇报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

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为他要上天汇报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。

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,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。

在小年,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干干净净过个好年。

■ 大扫除

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房间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干干净净迎春节。

北方称为“扫房”,南方也叫“掸尘”。

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除“陈”(尘)布新的含义,其用意是把一切“穷运”“晦气”统统扫出门,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。

■ 祭拜灶王

小年这天,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(但如今传统灶台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,附着其间的祭灶活动也仅保留在一些农村地区。)

民间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

因此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等,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,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。

■ 贴窗花

窗花多以喜鹊登梅、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、五蝠(福)捧寿、莲(连)年有鱼(馀),鸳鸯戏水、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。

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,更添喜气。

■ 写春联

小年以后,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。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。

大门上的对联,是一家的门面,特别重视,或抒情,或写景,内容丰富,妙语联珠。

■ 吃灶糖

灶糖,外面有一层芝麻,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,有健脾胃、滋阴清火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
民间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,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,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。

■ 吃饺子

过小年,民间吃饺子。取意为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。

在很多地区,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。

冬至要吃,小年也要吃,而大年三十,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……

■ 蒸花馍

腊月二十三后,家家户户要蒸花馍。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,前者庄重,后者花梢。

“一家蒸花馍,四邻来帮忙”。蒸花馍,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,一个花馍,就是一件手工艺品。

小年,熙熙攘攘的人潮中,每个人都怀揣着重逢的期待,大概是放了太多想念,行李才在积雨的路上,隆隆作响。

看过山海流澜、城市花火,不曾忘却的,永远是至亲闪烁不舍的眼。

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 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离家的日子里,他们总说:“累了就回家。”

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 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”归乡的路上,他们宽慰道:“莫急,待你平平安安。”跨越山河,勿忘回家!

什么是年?

在中国人的一生中,

团圆就是年。

为什么回家?

只有不忘昨日的来处,

才能认清明天的去向。

人这一生,从离家的那一刻起,

便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

今日小年,

用一年的时间,

盼一场小团圆。

如您此刻正在回家的路上,

愿您平安顺遂!

如您因疫情等原因不回家,

愿您心能团圆!

这世间会有离岸的船,

也总有归家的人。

回家,

是想你的365天!